一、引進的對象和條件
本辦法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分為"領軍人才、博士、其他人才"三個層次,共計八類。具體的分類和應聘條件如下:
(一)領軍人才
第一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同類國(境)外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
第二類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者: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或講座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一、二層次)人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千人計劃"人選;國家"萬人計劃"人選;國家教學名師;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的學科帶頭人;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863項目、97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招標課題首席專家;在國外獲聘教授專業技術職務且取得國際公認學術成果的專家;或與以上條件相當水平者。
![]() |
第三類 滿足以下兩條:1.有以下稱號之一:江西省"雙千計劃"獲得人員;江西省"井岡學者"特聘教授;省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或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負責人;在國外獲聘副教授專業技術職務且取得國際公認學術成果的專家;曾榮獲各省設立的省級學者稱號者;或以上條件相當水平者。2.近5年科研成果滿足以下任意兩條:(1)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理科:面上項目;文科:一般項目)1項及以上;(2)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SSCI)二區及以上刊物發表論文4篇或在SCI(SSCI)三區及以上刊物發表論文6篇或SCI二區以上刊物發表的論文總影響因子達到15;(3)科研成果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獎、或國家技術發明獎、或國家科技進步獎(均為重要參與者);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獎(排名前三);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獎、或近3年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均排名第一);主持獲得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或近3年主持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以上獎勵或二等獎以上獎勵2次,或近3年本人主編的教材獲國家級優秀教材一等獎以上獎勵或二等獎以上獎勵2次,或所主講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二)博士
第四類 獲得海外知名高校博士學位,并取得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學位認定的海歸博士;青年井岡學者獎勵計劃獲得者。
國內一流大學,或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畢業的特別優秀的博士。
第五類
1.近3年滿足以下條件的優秀應屆博士(一般不超過35周歲):
理工類: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收錄的雜志上發表論文3篇(其中化學、物理、材料和生物學科需在SCI二區的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或在SCI一區的雜志上發表論文1篇,或發表的單篇論文被SCI引用(他引)10次以上。
人文社科類: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SCI、A﹠HCI收錄的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或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或3000字以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或3000字以上)轉載。
(注:應屆博士發表的論文如果導師為第一作者,其本人為第二作者也視符合條件)
2.非應屆博士(一般不超過40周歲):
符合以下兩項條件之一者:
(1)近5年主持過國家級課題;且具有同前述優秀應屆博士一樣的其他業績條件。
(2)具有一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且博士畢業時的近三年具有同前述優秀應屆博士一樣的其他業績條件。
第六類(一般不超過35周歲)
學校急需的緊缺專業和特殊專業博士(根據學校各學科專業的博士分布現狀,結合歷年該學科專業引進博士的情況確定),畢業于國內一流大學,或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以及高水平專門院校的音、體、美專業博士,應聘者不作業績要求。
第七類(一般不超過35周歲)
學校因教學或其他情況需要補充的博士,應聘者不作業績要求。
(三)其他人才
第八類(一般不超過45周歲)
在工程技術等實踐領域連續工作5年以上,曾任國內外知名企業或業務單位的項目主管及以上職務,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且具有副高級職稱或相當的水平和能力,為學校特殊專業教學急需且特別優秀的實踐應用性高級人才。
![]() |
![]() |
二、引進的待遇
入編引進的高層次人才與學校簽訂《井岡山大學引進人才協議書》(以下簡稱《協議》),在首個服務期內學校為其提供以下優惠待遇:
(一)第一、二、三、四類人才引進的待遇根據實際情況由應聘人員、用人部門及學校共同協商確定,其中第一類人才年薪不低于200萬元、第二類人才年薪不低于150萬元、第三類人才年薪不低于40萬元。
(二)第五、六類人才引進,除享受正常的工資待遇外,還享受以下待遇:
1.提供40萬元(稅前)安家費,發放方式為,到校后一次性發放15萬元,余額分4年支付,其兌現方式采取與考核結果掛鉤,分數次按比例發放,具體工作任務與考核方式在《協議》中明確;
2.每月基礎學位津貼1000元(稅前);
3.提供科研資助經費(實驗學科10萬元,非實驗學科6萬元);
4.引進的博士按七級崗(相當于副教授)標準享受3年績效工資待遇;3年后按實際(業績)兌現績效工資待遇。來校前已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的博士按實際聘任專業技術職務兌現績效工資待遇;
5.配偶工作
(1)配偶具有研究生學歷及碩士以上學位的,可以隨調,并根據江西省有關規定處理編制事宜;
(2)配偶具有全額事業編制或公務員身份的,可以隨調,并根據江西省有關規定處理編制事宜;
(3)根據江西省有關規定無法解決入編的,聘期內可以聘用,享受學校同工同酬非事業編制人員待遇;
(4)配偶在吉州區、青原區工作的,不享受隨調政策。
6.學校免租金提供120平方米左右的過渡住房(房源不夠或面積不足部分以房租方式補助,房租補助為每月10.0元/平方米)。
7.學校幫助協調解決引進人才的子女就讀中、小學問題。
(三)第七類人才引進,除享受正常的工資待遇外,還享受以下待遇:
1.提供30萬元(稅前)安家費,發放方式為,到校后一次性發放10萬元,余額分4年支付,其兌現方式采取與考核結果掛鉤,分數次按比例發放,具體工作任務與考核方式在《協議》中明確;
2.每月基礎學位津貼1000元(稅前);
3.提供科研資助經費(實驗學科8萬元,非實驗學科5萬元);
4.配偶工作,同第五類人才給予的配偶待遇。
5.學校免租金提供90平方米左右的過渡住房(房源不夠或面積不足部分以房租方式補助,房租補助為每月10.0元/平方米)。
6.學校幫助協調解決引進人才的子女就讀中、小學問題。
(四)第八類人才引進享受同第七類人才引進除學位津貼之外的其他待遇。
(五)引進的人才夫妻雙方均為博士的,除免租金住房只享受一套以外,其余的各自待遇可分別計算。
三、引進計劃
井岡山大學2019年進人計劃 |
||||||
序號 |
學院(部門) |
招聘專業 |
博士 |
碩士 |
||
教師 |
實驗員 |
其他專技 |
||||
1 |
人文學院 |
中國語言文學(0501);漢語言文字學(050103);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050108);課程與教學論(040102) |
1 |
|
|
|
新聞傳播學(0503);新聞學(050301);傳播學(050302) |
2 |
|
|
|
||
廣播電視藝術學(050407);戲劇與影視學(1303);國(境)外相關專業 |
1 |
|
|
|
||
廣播電視藝術學(050407);戲劇與影視學(1303);藝術(1351);國(境)外相關專業 |
|
2 |
|
|
||
歷史學(0601);中國史(0602);世界史(0603) |
1 |
|
|
|
||
考古學(0601);考古學及博物館學(060102);國(境)外相關專業 |
1 |
|
|
|
||
2 |
政法學院 |
法學(0301) |
1 |
|
|
|
社會學(0303);民族學(0304) |
2 |
|
|
|
||
公共管理(1204) |
1 |
|
|
|
||
政治學(0302);馬克思主義理論(0305) |
1 |
|
|
|
||
經濟學(0201) |
1 |
|
|
|
||
3 |
馬克思主義學院(井岡山研究中心)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030501) |
2 |
|
|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030503) |
1 |
|
|
|
||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
1 |
|
|
|
||
中共黨史(030204) |
2 |
|
|
|
||
中國近現代史(030506) |
2 |
|
|
|
||
4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語言文學(050201,翻譯、語言學、文學方向) |
2 |
|
|
|
5 |
商學院 |
理論經濟學(0201) |
1 |
|
|
|
應用經濟學(0202) |
1 |
|
|
|
||
工商管理(1202) |
1 |
|
|
|
||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 |
1 |
|
|
|
||
6 |
數理學院 |
理論物理(070201);凝聚態物理(070205);原子分子物理(070203);光學(070207) |
1 |
|
|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070103) |
1 |
|
|
|
||
基礎數學(070101);應用數學(070101) |
1 |
|
|
|
||
7 |
建筑工程學院 |
工程力學(080104) |
1 |
|
|
|
巖土工程(081401);結構工程(081402);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081404);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081405);橋梁與隧道工程(081406) |
1 |
|
|
|
||
建筑歷史與理論(081301);建筑設計及其理論(081302);城市規劃與設計(081303);建筑技術科學(081304) |
1 |
|
|
|
||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工程管理方向) |
1 |
|
|
|
||
技術經濟及管理(120204) |
1 |
|
|
|
||
工程熱物理(080701);制冷及低溫工程(080705) |
1 |
|
|
|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081601);攝影測量與遙感(081602);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081603) |
1 |
|
|
|
||
建筑學(0813)或軟件工程(0813,數字建筑方向);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081404);工程熱物理(080701);制冷及低溫工程(080701) |
|
|
1 |
|
||
8 |
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0703) |
1 |
|
|
|
化學工程與技術(0817) |
2 |
|
|
|
||
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 |
1 |
|
|
|
||
應用化學(081704) |
1 |
|
|
|
||
9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態學(071012) |
1 |
|
|
|
生物學(0710) |
2 |
|
|
|
||
發酵工程(082203) |
1 |
|
|
|
||
環境科學與工程(0830) |
1 |
|
|
|
||
風景園林學(0834) |
1 |
|
|
|
||
課程與教學論(040102) |
1 |
|
|
|
||
發育生物學(071008) |
1 |
|
|
|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071010) |
1 |
|
|
|
||
生物學(0710);生態學(0713);環境科學與工程(0830) |
|
|
1 |
|
||
生物學(0710);藥學(1007) |
|
|
4 |
|
||
10 |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軟件工程(0835) |
1 |
|
|
|
電子科學與技術(0809) |
1 |
|
|
|
||
信息與通信工程(0810) |
1 |
|
|
|
||
控制科學與工程(0811,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1 |
|
|
|
||
測繪科學與技術(0816) |
1 |
|
|
|
||
地理學(0705,地理信息系統);大氣科學(0706,大氣遙感) |
1 |
|
|
|
||
11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0401) |
1 |
|
|
|
心理學(0402) |
1 |
|
|
|
||
教育經濟與管理(120403) |
1 |
|
|
|
||
12 |
藝術學院 |
藝術學;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1301、1302、1304、1305、1351、0504) |
3 |
|
|
|
音樂與舞蹈學類【舞蹈表演專業中的民族民間舞、古典舞方向,舞蹈編導專業】(1302、1351、0504);音樂與舞蹈學類【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鋼琴表演、聲樂表演、鋼琴(器樂、聲樂)伴奏、長號表演、長笛表演、小提琴表演】(1302、1351、0504) |
|
2 |
|
|
||
13 |
機電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0808);控制科學與工程(0811);儀器科學與技術(0804) |
1 |
|
|
|
生物醫學工程(0831);電子科學與技術(0809);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 |
1 |
|
|
|
||
機械工程(0802) |
1 |
|
|
|
||
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 |
1 |
|
|
|
||
電氣工程(0808);控制科學與工程(0811);生物醫學工程(0831);機械工程(0802) |
|
|
1 |
|
||
14 |
醫學部 |
基礎醫學(1001,含所有二級學科專業) |
1 |
|
|
|
臨床醫學(1002,含所有二級學科專業) |
2 |
|
|
|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1004,含所有二級學科專業) |
1 |
|
|
|
||
中醫學或中西結合(1005或1006,含所有二級學科專業) |
1 |
|
|
|
||
藥學(1007,含所有二級學科專業) |
1 |
|
|
|
||
醫學技術(1010) |
1 |
|
|
|
||
護理學專(1011) |
1 |
|
|
|
||
口腔醫學(1003,含所有二級學科專業) |
1 |
|
|
|
||
基礎醫學(1001) |
|
|
1 |
|
||
15 |
體育學院 |
體育學(體育人文社會學,040301/運動人體科學,040302/體育教育訓練學,040303);教育學(教育學原理,040101/課程與教學論,040102);心理學(基礎心理學,040201/發展與教育心理學,040202/應用心理學,040203) |
2 |
|
|
|
體育教育訓練學(040303);體育(0452) |
2 |
|
|
|
||
16 |
網絡信息中心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 |
|
|
|
1 |
17 |
圖書館 |
情報學(學術學位,專業代碼:一級學科1205,二級學科120502),或圖書情報(專業學位,專業代碼:1255),大學英語達到6級水平,從事過情報分析與研究工作,熟悉情報分析工具與數據庫,有相關研究成果者優先。 |
|
|
|
1 |
|
小計 |
79 |
4 |
8 |
2 |
|
合計 |
93 |
|||||
|
注: |
四、聯系方式
聯系電話:0318-6016029、0318-6016229
報名方式:請下載井岡山大學引進人才應聘人員簡歷模板(見附件),連同個人應聘資料直接投送至學校人事處郵箱:[email protected],郵件標題名稱統一為:應聘**學院+本人姓名+所學專業+最終學位+畢業院校,如:應聘人文學院+李某+中國語言文學+博士+武漢大學。
聯系地址: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學苑路28號 井岡山大學人事處 www.jgsu.edu.cn
郵編:343009
聯系人:王老師
電話:0796—8100461、13979696802
傳真:0796—8100455
QQ:358819344
各單位聯系方式
學院 |
聯系人 |
聯系電話 |
|
人文學院 |
劉曉鑫 |
0796-8100486 |
|
政法學院 |
仰和芝 |
0796-8106396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胡桂生 |
0796-8115692 |
|
外國語學院 |
袁邦株 |
0796-8116980 |
|
商學院 |
陳劍林 |
0796-8110561 |
|
數理學院 |
余曉光 |
0796-8100489 |
|
機電工程學院 |
肖冠云 |
0796-8106067 |
|
建筑工程學院 |
王珍吾 |
0796-8110510 |
|
化學化工學院 |
隋巖 |
0796-8110676 |
|
生命科學學院 |
黃族豪 |
0796-8106363 |
|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
羅文浪 |
0796-8100470 |
|
教育學院 |
彭春妹 |
0796-8100496 |
|
醫學部 |
肖鳳 |
0796-8324771 |
|
藝術學院 |
彭一敏 |
0796-8188198 |
|
井岡山研究中心 |
肖發生 |
0796-8110670 |
|
體育學院 |
熊百華 |
0796-8116300 |
|
網絡信息中心 |
康永平 |
0796-8110691 |
|
圖書館 |
王喜和 |
0796-8110252 |
![]() |
![]() |